作者:腾远智拓 来源:深圳市腾远智拓电子有限公司 时间:2021 -05-11

海洋作业平台作为油田采油、钻井及人员生活的核心载体,长期面临 “通信难、成本高” 的困境。这类平台距离陆地通常在 2-50 公里,传统通信方式存在明显短板:海底光缆铺设造价昂贵,后期维护难度大;卫星通信虽能覆盖远距离,但带宽低、使用费用高,仅适用于紧急场景,无法满足日常通信需求。
随着海上油田作业的规模化发展,平台与陆地的通信需求日益多元,既需支撑生产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核心业务,也需保障视频会议、指挥调度、语音电话及人员宽带上网等日常需求。不同功能的平台、不同作业人数,对通信带宽的要求存在差异,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稳定、高速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山东海域石油平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山东海域石油平台的实际场景,客户提出明确且具体的通信需求,聚焦 “覆盖范围”“带宽性能” 与 “业务支撑” 三大维度:
传输范围与组网需求:需连接岸上基站与两个海上平台,其中近岸平台(34C)距岸边 8.5 公里,远端作业平台(481)距岸边 13 公里,计划通过 “岸上 - 近岸平台 - 远端平台” 的中继方式组网,实现岸上运营商网络向两个平台的全覆盖。
带宽性能需求:日常通信需满足 “双向高带宽”,实际传输带宽不低于 100 兆,既要支撑平台人员工作数据(如生产参数、设备状态信息)向岸上工作室的实时回传,也要保障人员生活上网的流畅性,避免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
环境适配需求:设备需耐受海上高湿度、高盐雾、强风浪等极端环境,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具备灵活的供电方式与接口兼容性,便于对接平台现有交换机、录像机等设备,降低部署难度。
针对客户需求与海上复杂环境,腾远智拓最终确定以 “MESH 自组网系列无线基站” 为核心,打造定制化传输方案,从设备特性、传输架构、配套设计三方面确保方案可行性与可靠性。
腾远智拓 MESH 自组网系列无线基站专为海上场景设计,具备多项核心优势,完美匹配石油平台通信需求:
超强环境耐受性:设备采用防潮、防水、防盐碱腐蚀的特殊材质与工艺,能在高盐雾、高湿度的海上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避免因环境侵蚀导致设备故障,降低后期维护频率与成本。
灵活组网与冗余备份:支持环状网络设计,有效规避传统环网易堵塞的问题;同时,设备无线端与两个有线网口均具备 MESH 功能,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组网方式,适配不同传输场景。此外,多模 MESH 具备备援功能,当某一链路出现异常时,可自动切换至备用链路,保障通信不中断,提升网络可靠性。
全距离覆盖能力:可根据传输距离灵活适配,满足海上 2KM、10KM、50KM 等不同场景的传输需求,此次项目中 8.5 公里与 13 公里的传输距离均在设备稳定覆盖范围内,无需额外增加中继设备(仅近岸平台需作为中继节点,无需额外部署独立中继设备)。
为同时满足两个平台的通信需求,并保障带宽与传输稳定性,方案采用 “岸上 - 近岸平台 - 远端平台” 的二级中继架构,关键设计如下:
传输路径规划:
第一级传输:岸上基站部署单模组网设备,将运营商网络信号传输至近岸平台(34C),传输距离 8.5 公里,设备功率与天线增益适配该距离,确保信号稳定接收。
第二级传输:近岸平台(34C)部署双模组网设备,一方面接收岸上传输的信号,另一方面将信号中继至远端作业平台(481),传输距离约 4.5 公里(13 公里 - 8.5 公里)。相较于传统网桥的中继模式,单台双模设备直接实现 “接收 - 转发” 功能,减少数据转发环节,大幅降低延时,保障带宽稳定性。
架设高度与天线选择:
所有无线设备(岸上基站、近岸平台、远端平台)均架设于海平面 10 米以上高度,确保传输信号跨越海平面弧度,避免因海面遮挡导致信号衰减或中断,保障视距传输条件。
配套采用 25DB 平板天线,该天线具备高增益、强定向性特点,不仅能提升信号传输距离与强度,还能有效抵御海上风浪对天线角度的破坏,减少因天线偏移导致的通信故障。
供电与接口适配:
供电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制,可适配平台现有供电系统(如直流供电、交流供电),无需大规模改造电路,降低部署难度。
设备采用通用网络接口(如 RJ45 接口),可直接对接平台现有交换机、录像机、视频监控设备等,实现 “即插即用”,减少设备兼容性问题,提升方案落地效率。
传输拓扑图:

岸上:运营商基站→单模组网设备(架高 10 米 + 25DB 平板天线)→信号输出至近岸平台(34C)。
近岸平台(34C):双模组网设备(架高 10 米 + 25DB 平板天线)→接收岸上信号,同时转发至远端平台(481)。
远端平台(481):单模组网设备(架高 10 米 + 25DB 平板天线)→接收近岸平台(34C)转发的信号,实现运营商网络覆盖。
现场安装与调试:


安装团队提前赴现场勘察,确认各点位架设高度、供电接口、设备安装位置等细节,制定详细施工方案,避免与平台现有作业流程冲突。
设备安装过程中,重点保障天线角度精准对准(岸上→34C 平台、34C 平台→481 平台),通过专业仪器测试信号强度与带宽,确保满足 “不低于 100 兆” 的带宽要求。
调试阶段,模拟生产数据传输、视频监控回传、宽带上网等实际业务场景,验证通信稳定性与延时表现,确保各项业务均能正常运行。
成本优势显著:相较于海底光缆(铺设成本高、维护难)与卫星通信(带宽低、费用高),MESH 自组网方案前期投入更低,后期无持续高额使用费用,大幅降低平台通信成本,适合长期日常通信使用。
业务全面覆盖:实现岸上运营商网络向两个平台的全覆盖,既满足生产数据实时回传、视频监控传输、指挥调度等核心业务需求,也保障人员语音电话、宽带上网等生活需求,提升平台作业效率与人员生活便捷性。
稳定可靠运行:设备耐受海上极端环境,中继架构优化延迟,备援功能保障链路冗余,方案落地后可实现 7×24 小时稳定运行,减少因通信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风险。
腾远智拓此类专业海上无线传输设备,不仅适用于石油平台,还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多类场景:
船舶类:渔船、渡轮、海监船、海警船、科考船等,实现船只间、船只与陆地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与语音通信。
海洋工程类:海洋牧场、港口码头、海上风电平台等,支撑视频监控、生产数据回传、人员日常通信等需求。
组网模式:可灵活实现点 - 多点、多点 - 多点组网,突破地球曲率限制,实现超视距高速传输,为各类海洋大平台提供定制化通信解决方案。
山东海域石油平台无线传输项目,通过腾远智拓 MESH 自组网系列设备的定制化应用,成功破解了 “远距离、高成本、复杂环境” 下的海上通信难题,实现了两个平台 100 兆以上带宽的稳定传输,既满足生产与生活双重需求,又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未来,腾远智拓将持续深耕海上无线通信领域,凭借技术创新与场景化方案,为更多海洋工程、船舶、牧场等场景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