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工业区城市治安无线传输成功案例
作者:杨晶 来源:www.4008075595.com 时间:2020 -04-24

本项目落地于中山市横栏镇茂辉工业区,核心目标是强化派出所对工业区周边的治安监管能力,通过补充监控覆盖、提升警情响应效率,最终实现区域犯罪率降低。
工业区部分路口长期缺乏监控覆盖,难以满足突发警情的追溯与处置需求。传统有线视频监控系统存在显著局限性,无法适配项目场景:
- 铺设难度大:光纤线缆等有线线路易受地理环境(如建筑物、道路阻隔)影响,部分区域无法施工;
- 易损坏且维护成本高:有线线路易遭人为破坏,故障频发,后续维修需投入大量人力与时间成本。
针对上述痛点,项目采用无线传输为主、有线为辅的混合方案:通过组建专属无线传输局域网,将各监控点位的视频数据实时传回派出所监控中心;同时,对布线条件优越的近距离点位,辅以网线传输,兼顾成本与稳定性。
系统以 “采集 - 传输 - 处理” 为核心链路,主要包含三类设备:
系统整体分为前端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显示与记录三部分,各环节协同实现 “全点位覆盖、全数据回传”:
- 核心设备:采用普通固定式摄像机,项目共部署 40 台,覆盖工业区关键路口与通道;
- 配套设施:含镜头、防护罩(保障设备全天候运行)、立杆(提升监控视野)、机柜及其他安装辅材,确保采集设备稳定落地。
结合工业区点位分散、部分区域布线困难的特点,采用 “无线为主、有线补充、中继辅助” 的传输策略:
- 传输方式选择:
- 无线传输:用于距离较远、地理阻隔多的点位,通过无线网桥实现信号传递;
- 有线传输:用于距离监控中心近、布线方便的点位,采用网线直接连接,降低信号损耗。
- 中继点位设置:因部分点位分散,无法直接与监控中心建立传输链路,特增设 3 个中继点(编号 Z1-Z3),通过 “前端→中继→监控中心” 的接力模式,确保所有点位信号稳定回传;
- 组网方式:无线传输系统支持 1 对 1(单点直连)或 1 对多(单点覆盖多点)组网,灵活适配不同点位分布场景。
- 显示设备:配备 30 寸液晶监控器(墙),支持所有视频监控图像多画面同步显示,方便执勤人员实时查看;
- 存储设备:采用 64 路 8 盘位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搭配 7 个 4T 监控专用硬盘,总存储容量满足 1 个月的录像数据留存,支持事后追溯与警情复盘。
系统以 “分区汇总、中继中转、集中处理” 为运行逻辑,具体流程如下:
· 区(A1-A4 点位)数据链路:A1-A4 点位的摄像机通过无线网线接入现场交换机汇总信号,由无线发射器将微波信号发送至中继点 Z1;Z1 中继设备接收并汇总信号后,直接传回监控中心交换机;
· B 区(B1-B6 点位)数据链路:B1-B6 点位的摄像机分别接入各自点位的交换机,信号分两路传输至中继点 Z2、Z3;经 Z2、Z3 中继器中转后,统一回传至监控中心交换机;
- · 后端处理:监控中心核心交换机将所有视频信号接入数字硬盘录像机,录像机自动记录视频数据(含日期、时间、摄像编号等关键信息);执勤人员可通过计算机或录像机,随时调取任意时段、任意点位的视频图像,满足实时监控与事后查询需求。
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采用数字传输技术,监控总控室设在四沙派出所(标记为 K)。前端共规划 10 个监控点位(含 40 路视频),分为 A、B 两个区域:

- 中继点:3 个,编号 Z1-Z3,分别对应 A 区、B 区的信号中转需求,确保传输链路不中断。

图中明确标注 A 区各监控点位(A1-A4)、中继点 Z1 与监控中心的传输路径:
图中清晰呈现 B 区各点位(B1-B6)、中继点 Z2/Z3 与监控中心的传输逻辑:

设备安装大样图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参考(最终以实际使用设备为准),核心规范包括:



现场图片直观展示项目落地效果,主要包含三类场景:
- 设备安装场景:呈现监控摄像机、立杆、中继设备等在工业区路口的实际安装状态,体现设备与周边环境的适配性;
- 标识与警示场景:如 “禁止停车 违停拍照” 等标识,结合监控设备形成 “监控 + 警示” 双重管控,强化治安威慑力;
- 系统运行场景:展示监控中心监视器(墙)的实时画面,反映系统 “全点位同步显示” 的运行效果,佐证方案落地后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