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峰 来源:深圳市腾远智拓电子有限公司 时间:2021 -07-08

海上搜救作为应对海上事故的关键行动,与陆地搜救相比,受海洋气象、水文环境、空间范围等因素影响,存在更高的不可预测性—— 突发的台风、浓雾可能阻断通信链路,广阔的海域会导致信号衰减,这些都大幅增加了搜救难度与演习成本。此外,海上搜救演习需海事局、救援船队、医疗支援、地面指挥中心等多单位协同,若通信不畅,将直接影响指令传递效率与协同配合精度。
为切实提升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精准找出当前应急体系中存在的短板,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水平,天津海事局特此组织开展本次海上搜救演习。而稳定、高效的无线通信,正是确保演习各环节有序推进、模拟真实搜救场景的核心支撑。
二、项目核心需求:多船协同与双向通信保障
本次演习的通信需求聚焦于 “实时协同” 与 “数据回传”,具体可拆解为以下 3 点:
· 覆盖范围与组网需求:在5 海里海域范围内,需实现 1 条指挥主船与 6 条子船的全区域通信覆盖,且支持多船之间灵活组网,确保任意船只均可与指挥主船实时互联。
· 数据传输需求:每条子船均配备广播级摄像机,需将现场视频画面(高清、低延迟)与语音信号实时回传至指挥主船;同时,指挥主船需能向各子船精准下达指令,实现 “双向实时通信”。
· 远程联动需求:指挥主船需将演习中的关键视频数据(如模拟救援现场、船只调度画面)通过卫星链路传输至地面海事局指挥中心,确保地面指挥层能实时掌握演习进展,实现 “海上 - 地面” 协同联动。
三、无线通信方案设计:海上专用自组网设备的针对性适配
针对海上高盐雾、强风浪、信号易受干扰等复杂环境,以及演习对 “稳定性”“灵活性” 的高要求,经过技术团队多轮论证,最终确定采用我司海上专用自组网设备搭建通信系统,方案设计重点围绕 “设备特性” 与 “场景适配” 展开。
本次方案选用 “基站大功率微波无线自组网设备” 与 “单兵 mesh 组网系统” 搭配使用,两类设备互补适配,覆盖演习全场景需求:

设备类型 | 核心功能与优势 | 适配场景 |
基站大功率微波无线自组网设备 | 1. 无中心同频组网:无需固定基站,主船与子船可自主形成通信网络,避免单点故障;2. 高数据带宽:支持高清视频(广播级画质)与语音同步传输,满足多设备并发需求;3. 抗干扰性强:具备抗多径干扰能力,可抵御海上电磁杂波与信号衰减。 | 指挥主船与子船的 “船 - 船” 主干通信,承担主要数据传输任务 |
单兵 mesh 组网系统 | 1. 多节点快速灵活组网:设备体积小、部署便捷,可由子船工作人员携带,适应船只移动场景;2. 抗毁容灾性:某一节点故障不影响整体网络,确保通信不中断;3. 安全保密性好:支持数据加密传输,保障演习指令与视频数据安全。 | 子船内部局部通信、或子船与近距离作业人员(如模拟救援人员)的通信联动 |
除设备本身的性能优势外,方案还针对海上场景做了针对性优化,确保通信稳定:
· 环境适应性优化:所有设备均采用防盐雾、防水设计,外壳材质选用耐腐蚀合金,内部电路板喷涂防潮涂层,可在海上高湿度、高盐雾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避免设备因腐蚀或进水失效。
· 组网灵活性设计:支持 “任意网络拓扑结构”,可根据演习过程中船只的移动轨迹(如子船分散搜索、集结救援)动态调整组网形态,无需人工重新配置,确保 “船动网不动”。
· 全 IP 互联互通:设备支持全 IP 协议,可与子船的广播级摄像机、指挥主船的调度终端、地面指挥中心的监控系统无缝对接,无需额外加装转换设备,简化链路结构,降低故障风险。
四、现场勘察与测试:多厂商比拼中凸显技术优势
为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设备性能的可靠性,在正式演习前,客户组织了多轮现场勘察与厂商比拼测试,我司凭借设备性能与服务响应速度脱颖而出。
技术团队提前赴演习海域开展现场勘察,重点确认以下关键信息:
海域 5 海里范围内的信号遮挡情况(如有无岛屿、暗礁等影响信号传输的障碍物);
演习期间的预估气象条件(风速、能见度),为设备部署角度与防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指挥主船与子船的停放位置、移动路线,规划最优通信链路。
客户同步邀请了国内多家知名通信设备厂商参与测试,围绕 “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组网灵活性” 三大核心指标开展比拼:
· 传输速率:在 5 海里距离下,我司设备实现高清视频(1080P)与语音同步传输,速率稳定保持在 15-20Mbps,无卡顿、无丢包;其他厂商设备平均速率仅 8-12Mbps,部分时段出现视频延迟。
· 抗干扰能力:测试期间模拟海上电磁干扰(如邻近船只信号、卫星信号叠加),我司设备通过抗干扰算法自动过滤杂波,通信链路保持稳定;部分厂商设备出现信号中断、语音失真现象。
· 组网灵活性:模拟子船临时变更航线(偏离预设路线 1 海里),我司设备可在 3 秒内自动重新组网,恢复通信;其他厂商设备平均组网恢复时间需 8-10 秒。
最终,我司设备在各项测试指标中均远超同行,获得客户高度认可,确定为本次演习的唯一通信保障供应商。截至正式演习前,我司已配合天津海事局完成5 次全流程现场测试,每次测试均实现 “零故障、零中断”,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靠性。
五、现场实施与成果:通信零中断保障演习圆满完成

(基站大功率微波无线自组网设备)

(单兵mesh组网系统)
正式演习前,我司派出 4 人技术团队赴现场开展设备部署与调试工作:
· 指挥主船:安装基站大功率微波无线自组网设备作为 “网络核心节点”,并搭建与卫星链路的对接接口,确保关键数据可实时回传地面指挥中心;
· 6 条子船:每条子船均部署单兵 mesh 组网系统,并与广播级摄像机、语音终端连接,调试视频与语音传输链路;
· 联调测试:模拟演习流程,测试主船与子船、子船与子船、主船与地面指挥中心的通信链路,确保所有设备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在演习全程(约 4 小时)中,我司搭建的无线通信系统表现稳定:
5 海里范围内,1 主船 + 6 子船的通信链路无一次中断,语音指令传递清晰、无延迟,广播级视频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主船,画面流畅度满足演习需求;
指挥主船向地面海事局指挥中心传输的关键视频数据,通过卫星链路实现 “实时同步”,地面指挥层可清晰观察演习细节,实现 “海上 - 地面” 协同;
演习中模拟 “子船偏离航线”“临时增加救援点位” 等突发场景,设备自动调整组网形态,通信链路始终保持稳定,有效支撑了演习的 “真实性” 与 “应急性”。
六、项目价值与经验总结
本次项目不仅圆满完成了天津海事局海上搜救演习的通信保障任务,更重要的是:
为海事局提供了 “实战化” 的应急通信方案参考 —— 本次演习模拟的复杂场景(如多船协同、远程联动)与真实海上搜救高度一致,方案可直接复用于未来的实际应急救援工作;
验证了我司海上专用自组网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为后续海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通信项目积累了 “场景化案例”。
通过本次项目,团队也总结出两点关键经验:
海上项目需更注重 “环境预判”:在方案设计阶段,需提前勘察海域气象、电磁环境、船只移动轨迹,针对性优化设备防护与链路规划,避免现场突发问题;
技术支持需 “全程跟进”:海上项目现场调试难度高,需组建专业技术团队驻场,确保在设备部署、联调、演习保障全阶段均可快速响应,及时解决潜在问题。
现场实景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