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文 来源:深圳市腾远智拓电子有限公司 时间:2021 -11-08

7 月 26 日,全国首个石油平台海域通航安全风险防范演习在天津顺利举行。此次演习不仅是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首次尝试融合多种通信技术的创新实践,更凭借 “四大首次” 特性,刷新了国内海上搜救演练的标准:
其一,首次采用 “卫星通信 + 微波自组网 + 海岸电台” 多技术融合的远程可视化应急通信指挥模式,打破单一通信手段的局限;其二,是国内现场通航环境最复杂、模拟情况最丰富的海上搜救综合演练,涵盖石油平台防碰撞、客轮大规模人员疏散等贴近真实险情的场景;其三,演习规模为国内同类演练之最,涉及多部门、多载体协同;其四,演习地点位于距岸几十公里的海域,是国内距岸最远的海上搜救综合演练,对通信传输的稳定性与远距离覆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腾远智拓作为核心通信保障方,全程参与此次演习任务,凭借自主研发的通信设备与技术方案,为演习的顺利推进筑牢 “信息生命线”。

针对演习 “远距离、高复杂度、多场景” 的特点,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与腾远智拓联合设计了多技术协同的通信方案,核心围绕 “全高清音视频传输” 与 “应急指挥可视化” 展开,确保演习现场数据能实时、稳定流转。
方案以 “卫星通信技术” 与 “腾远智拓微波宽带自组网设备” 为双核心,搭配海岸电台形成立体通信网络,各技术模块功能互补、协同发力:
· 卫星通信技术:作为远距离传输的 “核心通道”,负责将距岸几十公里海域的演习画面与数据,跨越地理限制回传至陆基指挥中心,解决中远海通信覆盖难题,保障 “天基” 通信传输链路的稳定。
· 腾远智拓微波宽带自组网设备:为自主研发的核心设备,具备 “无中心同频组网” 特性,可快速搭建现场通信网络,实现全高清音视频信号的实时传输,且抗干扰能力强,适配海上复杂电磁环境,为 “海基” 应急处置提供高效数据支撑。
· 海岸电台:作为传统通信手段的补充,承担基础指令传输任务,与卫星通信、微波自组网形成冗余备份,进一步提升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确保极端情况下指令不中断。
通过多技术融合的通信方案,最终达成中远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三大核心目标:
· 看得见:演习现场的全高清画面(如石油平台周边海域动态、客轮人员疏散实况)可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让指挥人员清晰掌握现场情况;
· 传得回:现场各类数据(音视频信号、船只位置信息)能稳定回传,无延迟、无卡顿,为决策提供及时数据支持;
· 救得下:基于实时通信链路,指挥中心可向现场救援力量精准下达指令,协调各载体高效配合,模拟实现 “快速救援、有效处置” 的目标。

三、演习实施成效:多维提升应急通信与处置能力
在整个演习过程中,通信系统全程稳定运行,不仅充分发挥了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 “陆海空天” 一体化综合应急体系的效能,更从技术验证与实战能力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陆海空天” 一体化应急体系各环节高效联动:陆基指挥中心通过通信链路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资源;海基救援船只依托微波自组网设备实时接收指令、回传现场数据;空基监视监测力量的画面通过卫星链路同步至指挥中心;天基卫星通信则保障了远距离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各环节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的协同性与高效性。
此次演习进一步验证了腾远智拓在多技术融合通信领域的实力:卫星融合通信系统、微波自组网、海岸电台的协同运行稳定可靠,不仅适配了海上复杂环境,更满足了 “高并发、高清晰、低延迟” 的传输需求,证明相关技术已具备实战应用能力,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参考。
通过演习实战检验,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与交通管控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一方面,明确了多技术协同通信的运作流程,积累了复杂场景下的应急通信经验;另一方面,针对石油平台防碰撞、大规模人员疏散等特定场景,优化了处置流程,为未来真实险情的应对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石油平台海域通航安全风险防范演习的成功举办,以及腾远智拓通信保障方案的有效落地,具有多重重要价值:
对于海上安全领域而言,演习为 “高效实施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 提供了实战模板,有助于提升应对类似险情的能力;同时,针对石油平台的防碰撞演练,直接为海上油田生产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降低了海上生产活动的安全风险,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对腾远智拓而言,此次项目为海上自组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公司在海上无线通信传输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实战案例库,提升了在行业内的技术影响力;对整个海上通信行业而言,此次多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应急通信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推动行业向 “更稳定、更高效、更多元” 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公司